我们不负热爱,奔赴山海
踏上“三下乡”的收获之路
纸上得来,躬行方晓
“乡”聚今朝,遇“见”真知
迎着晨曦,满载希望
青春“三下乡”,我们再次相聚!
01江西师范大学
7月4日至10日,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原软件学院)前往吉安市安福县联合开展“数智文旅·光影安福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师大学子看安福 全媒聚力韵如荼
实践队开设“师大学子看安福”专题,通过融媒体手段展现安福奋斗故事、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革命旧址,创作“山水篇”“文化篇”“薪火篇”“人物篇”四个篇章。
首站吉安武功山风景区,队员们重走徐霞客科考路径,结合徐霞客小道等地点,设计“文化叙事+快闪节奏”双线结构方案。在展现武功山历史底蕴与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红歌快闪设计,串联缆车升空、草甸躺拍和金顶合唱等场景,现场的氛围引发游客共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随后,团队走进安福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篇”系统了解当地文化建设工作,记录其在传承地域文化中的创新实践;深入参观湘赣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彭德怀故居等,“薪火篇”重温烽火岁月,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实践队走访慰问三位党龄超五十年的老党员、专题采访安福县博物馆副馆长,围绕安福发展变迁和文物保护传承,拍摄制作“人物篇”视频。

专题视频首篇发布后10小时,全平台播放量破万,获安福团县委、吉安武功山风景区等主流媒体转载点赞。来自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的队员们,通过4条专题视频、8组图文报道及千余帧现场影像,形成“文化挖掘—语言表达—视觉转化”创作链条,记录新时代青年视角下的安福故事,在行走中完成一堂真实而深刻的思政实践课。
——素材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通讯社
02 华东交通大学
7月6日,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未来、助力振兴发展”为指引,开展深度社会实践。
乡土深耕,知行共育
实践队参观了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和“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研学馆。在“江西省最美基层文化人”王燕主任的深情讲解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信仰力量,筑牢服务乡村的初心。

聚焦留守儿童安全,实践队联合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开展生命教育课堂。通过互动讲解与模型实操,教授防溺水、急救技能等,让孩子们掌握知识,播下珍爱生命的种子。

发挥专业优势,实践队员为留守儿童设计“交通强国”启蒙课堂。以中国铁路发展为生动教材,用通俗语言讲述“铁路先行”背后的国家力量与科技飞跃,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队员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乡村未来倾注关怀;从书中淬炼精神,感受乡村振兴脉动。
——素材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0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7月1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五星”实践队组织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丰碑永驻,筑牢信仰之基
队员们前往武宁县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陵园内,松柏苍翠,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队员们列队肃立,向纪念碑敬献花,全体人员默哀。讲解团开展《我们不会忘记》红色诵读。

在武宁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室内集中展出的烈士遗物及武器等红色文物吸引着队员的注意,大家纷纷驻足观看。通过参观革命遗物、聆听“苏区精神”精神谱系宣讲,队员们表示在今后也要积极筑牢夯实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思想根基。

薪火相传,补精神之钙
“红五星”实践队队员拜访了武宁县参与援越抗美战争的聂彦江老人。“那天我们接到回国命令,第二天就能回到家乡,可就在那天晚上,我的战友却不幸被炮弹击中……”老人的声音沙哑,充满悲伤,将队员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聂老拿出珍藏的奖章,向队员们介绍其中的故事,大家围坐在老人身边,听老战士讲述战场上的生死情谊。老人的话语朴素却饱含力量,让在场的每位队员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不仅存在于历史中,更流淌在一代代人的血脉里。
——素材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五星”暑期三下乡实践队
04 景德镇陶瓷大学
6月26日至7月2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融媒体中心“千秆淬火,破晓之镰”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湖北武汉、湖南浏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历史溯源,于决策源头聆听惊雷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实践队来到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泛黄的《“八七”会议记录》原件静静陈列,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如惊雷穿透岁月。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实践队踏入浏阳烈士陵园,回忆烈士们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为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默哀。

时代赋能,用数字画笔绘就新章
实践队成员观察各类技术用于红色文化传播,从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雕像和生动的绘画作品中感悟先辈的英勇无畏,从可触化屏幕展现英烈事迹到3D动画还原历史场景探讨如何将新媒体、新技术、新形态的传播手段为红色文化注入新活力。

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实践队深入学习馆内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分析雕像的形态、绘画的笔触、实物作品的细节,队员们对秋收起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素材来源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融媒体中心
05 井冈山大学
为全面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推动疾病预防关口前移,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于6月30日前往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临江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青春义诊担使命,健康火种代代传
在活动中,实践团为当地的居民进行常规检查、普及医疗知识、讲解疾病预防,同时进行上门义诊,让居民无需奔波便可接受医疗服务。通过健康知识科普提升基层群众健康素养,为居民带去温暖与健康。

本次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糖、血压和心率。实践团成员依据检测数据,针对血压偏高的居民,详细讲解高血压的危害、日常饮食等注意事项;对血糖异常者,则耐心指导合理膳食搭配与运动方式,强调控制体重和作息规律的重要性。

实践团还组建了服务小队,深入社区街巷,为有特殊情况的居民提供“上门义诊”的健康关怀。用专业与温情为特殊群体送去便利,真正实现医疗“零距离”,让健康关怀直达人心。
此次义诊活动,让老人们及时掌握了健康状况,指导老人们健康饮食、健康用药,鼓励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为老人们提供了个性化诊疗建议,增强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素材来源于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
06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7月7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幽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课堂。
烽火卢沟忆峥嵘,星火传承育新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八十八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吗?”课堂上,实践队队员播放了卢沟桥事变的珍贵历史影像,用沉静而有力的声音讲述了七七事变的故事。

实践队带领孩子们步入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课堂。课堂上,实践队队员通过精心剪辑的短视频,带领孩子们“云”览非遗瑰宝——绚丽壮观的打铁花、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

队员们首先细致分解动作:托稳狮头需核心发力,弓步前行要重心下沉;舞龙时,龙头需明确指引,龙身则紧盯前者步伐,保持间距一致。孩子们听得认真,分组练习时却状况频出:舞龙组步伐凌乱,龙身拧成“麻花”;舞狮组动作僵硬,狮头歪斜。队员们穿梭指导,渐渐地,专注代替了慌乱,那份齐心协力的成就感便是最生动的课堂。
——素材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习”实践队
原文链接:https://ugc-s.cyol.com/share/mp/articles/2025-08/22/content_o74PTlvng.html?mp=true&share_time=175585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