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otice

团情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情快讯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报道(十一)学生社团联合会赴西安探寻“丝路精神”

发布时间:2018-07-19 20:46:10浏览次数:

  本网讯(校社联)“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弘扬“丝路精神”,传承“丝路文化”,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努力践行“四大丝绸之路”发展理念,树立优秀的丝路青年形象。近日,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暑期实践队赴西安探寻“丝路精神”,进行学习和文化交流。

222B8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西安(古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711日早晨,实践队队员们在蒙蒙细雨中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漫长的排队等待中,队员们的期待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减退,相反,伴随着博物馆的浓重文化氛围,实践队队员们在排队的过程中讨论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为进馆后的学习做准备。

 

1A32A

实践队队员们在观看“丝绸之路”起源的影片中,充分了解到了“瓦当”的历史,“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它起源于中原,经过“丝绸之路”逐渐传播至其他地方,是集绘画、工艺和雕刻等艺术于一身,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第二展馆的壁画上,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丝绸之路”真正的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

12F9F

712日,大家进入小雁塔,进门时就被那一套精致的皮影所吸引,纷纷上前体验,感受皮影的魅力。皮影作为中国民间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在丝绸之路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而此次实践队来到的古都西安则是皮影戏的发源地。

循着皮影,队员们进入了一扇古门,来到了一个极具历史气息的院落。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系满红色愿望丝带的古树。望着树上满满的愿望,队员们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对此次探寻丝路精神的愿景。并在该院落内队员们了解到由编钟演变而来的色空鼓,其空明的声音犹如宇宙之声。队员们来到小雁塔脚下,感受其历史古韵,它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经历了无数风云故事。

西安博物院以“丝绸之路”现代艺术创作展品而闻名中外,走进博物院,大家就见到了三大镇馆之宝中的唐代三彩腾空马巨大雕塑。马作奔驰状,四蹄腾空跃起,马背上坐着一个胡人童子。双臂前伸作持缰状,腰束革带,带上系囊,足蹬光头靴。表情恬淡安详,马姿雄壮威武。这说明“丝路文化”自唐代始各族往来已十分密切。

展厅中的近现代艺术家们用油画、素描等各种艺术形式展示并记录了“丝绸之路”历史的演变,从东方和西方这两种不同的角度看待“丝绸之路”的发展。对比古今这两种时空的交错,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以及“丝路文化”的精髓。

实践队队员们通过几天的参观和学习对“丝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队员们积极的分享了彼此对“丝路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感悟到张骞三次出使西域坚持不懈、探索与爱国的精神,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襟,回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历程。无论是“瓦当”的“细致入微”,还是壁画的雄伟壮阔,一件件遗珍中无不生动地呈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体现了和平、开放、创新与文明的“丝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