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otice

团情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情快讯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红色鄂豫皖 清风大别山

发布时间:2017-07-11 13:29:26浏览次数:

 

 

(文/盛开勇 杨茹茹 丁颖 秦晨 图/盛开勇)78日至711日,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言苏区发展,喜迎党的十九大。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大别山)丝路新旅程  “红色”新印记社会实践队赴全国第二大红色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览革命先进事迹、会红色优良传统、扬苏区爱国精神。


 

实践第一站——新县

风雨,浇不灭我们的青春热血;山川,挡不住我们的前进步伐.

799时,全体实践队员冒着风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行9人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的讲解下,追忆了革命先烈反围剿、千里挺进大别山等感人至深的事迹。并了解到,在这片土地上,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根据地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在革命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下午3时,实践队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园内陈列和珍藏着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许世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及珍贵烈士遗物4500余件,安葬着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遗骨,纪念着鄂豫皖苏区13万多名革命烈士,集中反映了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中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

图: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参观过后,实践队员们深切体悟到鄂豫皖先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品质。

实践第二站——光山

710日,实践队一行抵达光山。当日上午,全体队员参观了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

在会议会址,为深切体会会议的重要性、紧迫性,让实践队员感同身受,指导老师依据史料,带领实践队员们召开“王大湾模拟会议”。指导老师表示,王大湾会议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面临全军覆没的背景下召开的,历时三天的会议不仅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觉悟,而且极大地加强了党的领导作用,它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转折点。

“模拟会议”结束后,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前,面对党旗,庄严的宣读入党誓词。

 

下午时分,实践队分别参观拜谒了司马光故居、邓颖超同志祖居以及光山县烈士陵园。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所编《资治通鉴》可谓是史界之巅峰,司马光砸缸之事亦是家喻户晓;邓颖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周恩来总理一同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毫无保留的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光山烈士,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牺牲,同样让人充满敬意。

“观古、近、今光山先辈,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激励着我们前行”,实践队员喻晨玲激动地说。

实践第三站——信阳

71110时,实践队翻山越岭,徒步一小时有余,来到信阳市“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在这里,队员们列着整齐的队伍,举行了简单但不失庄重的拜谒仪式。首先,由指导老师向抗战阵亡将士敬献礼花,代表队员传达敬意;其次,全体脱帽默哀三分钟,表示缅怀;接着,队员们环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走一圈瞻仰,表示不忘初心;最后,队员们三鞠躬,表示自我奋发图强。

图:指导老师敬献礼花

 礼拜过后,实践队来到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该纪念馆按时间顺序陈列展览,以上千幅文字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对应的方式,条理清晰的为参观者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参观过程中,讲解员为我们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图:实践队员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参观接近尾声时,实践队员惊喜的发现该馆正在举行“光辉典范——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专题展览”,该展览是以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光辉成就为重点,集中展现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鄂豫皖地区在反腐倡廉方面的风范,凸显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

  

召开实践总结会议

在最后的实践结束总结会议中,指导老师强调:“鄂豫皖苏区人民,以血肉之躯,不畏艰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前赴后继,你们作为当代研究生要怀感恩之心,感谢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造就当代的美好生活;同时,你们也必须继承与弘扬革命先烈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队员们一致赞同老师的观点并纷纷表示:“先辈,不怕牺牲,为了理想前赴后继;先辈,勇往直前,面对困苦坚韧不拔;先辈,依靠群众,团结互助求胜利。我们作为新时代研究生,必将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成为思想政治好、学习成绩好、作用发挥好、创新创业好、师生反映好的五好校园先锋,以青春饱满、昂扬向上的姿态迎接党的十九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