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otice

团情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情快讯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一针一线绣出绝世风华

发布时间:2017-07-07 12:10:47浏览次数:

74日,我校青年传媒联盟赴成都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队一行来到了蜀绣之乡安靖镇,对蜀绣文化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实践队在安靖镇团委书记的带领下率先到达绣坊,观看了一幅幅蜀绣作品的绣制过程,并对绣娘进行采访。

(视频时长01:49,建议在WiFi下观看)

 

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蜀绣的代表是绣鱼,除此之外,也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而生动的图像,亦或表现山水磅礴的气势。

 

知易行难,一针一线的把握,距离和颜色的掌控,无不体现绣娘的精湛技艺。“慢工出细活,细活出精品。”这句话在蜀绣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位七十岁高龄的绣娘如是说到,“每一幅作品短则需要几天时间,多则需要数月甚至几年,我一周七天都在这里刺绣,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在谈到是什么让自己如此坚守这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情怀时,老人说到:“因为喜欢,就不会觉得枯燥,因为喜欢,就愿意花时间。”老人在聊天过程中多次强调了“喜欢”这个词,简单的两个字,让队员们不仅感觉到了老人对蜀绣独特的情怀,也看到了老一辈传承人的坚持。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蜀绣专业合作社,与基地老师进行了交流,认识和学习了蜀绣文化。

 

“蜀绣的针法一共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余种。”在参观到一幅“丝绸之路”的蜀绣作品时,基地老师就乱针进行了讲解,她说“这幅作品运用了乱针的针法,乱针多采用于风景刺绣,远处观看时有一种摄影的色彩堆积效果,具备层次感和光泽感,也因为是多层针线堆积而成,近看时让人有一种杂乱的感觉,所以得名乱针。”

 

 

身后摆放着另一种刺绣,看似相似的正反面,却是不同内容的画面,前面绣的是在一棵树下坐着一位貌美的女子,而反面则是两只可爱的熊猫,两个不同的画面却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实践队员们不由感到惊叹,基地老师介绍到:“这是双面全异绣,是蜀绣的最高境界,采用高超工艺技术与优良艺术特质完美结合的方式,不同的画面最少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到工作室中一件件精美的手帕,胸针,扇子,书签,杯垫,手提包等等等,蜀绣不再完全是动辄上万甚至上百万的收藏品,而是融入到大众都能接受的生活用品中,实践队员们不禁感叹这种将文化融入生活的方式,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通过对蜀绣的调研,让实践队员感受了蜀绣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尽自己的力量去传播蜀绣文化,利用现在发达的互联网吸引更多的人认识和喜欢上蜀绣,为发扬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尽一份力。“领略了蜀绣的多种针法,观赏了一幅幅精美的绣画,加深了我对蜀绣文化的了解,提高了我对蜀绣的兴趣,希望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一直传承下去。”实践队成员王颖说到。

 

 

据悉,蜀绣最早见于西汉的记载,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蜀绣遍布四川民间,70年代末川西农村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达四五千之多,相当于刺绣工厂在职职工的15倍。但蜀绣的现状不容乐观。四川只有一个成都蜀绣厂,绣工面临老龄化等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瑰宝,20065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四川成都市的蜀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