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经济学院20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班学生肖娟在大三时,接受记者采访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当下的状态:学习其实就是不断地尝试和总结。就好比你在黑暗中洗衣服一样,大家都在一块洗衣服,你付出了多少努力,用什么办法去洗这件衣服,只有你自己知道,等到和别人对比后你才知道这件衣服有没有洗干净。
今年2月26日,国家研究生考试分数线出炉,肖娟的这件衣服就洗得很漂亮。她以404的高分、专业排名第二成绩进入南昌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复试。
六点半早起,晚间十二点休息大概是每个考研人的常态。讲述考研的那段经历,肖娟说道:“十一月份是比较难熬的一个阶段,一方面处于实践周,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没有复习到位。”她说,最重要还是贵在坚持,相比一些中途退场和考了一半就放弃的人来说,你坚持下来也就实现自己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培根说,“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因为他比你敢做。”肖娟就是这么一个人,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断的尝试和总结。肖娟不仅是班级学习委员,还是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班助,荣获国家奖学金及哈伯逊奖学金、江西省第五届“互联网+”校赛铜奖、马原课程辩论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江西省一等奖;通过计算机二级、英语六级、证券从业资格证等考试,参加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担任国家级创新课题主持人;荣获“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团先进个人”、第十五届江西省运会开幕式“优秀演员”等称号。
肖娟(左六)获马原课程辩论赛冠军
回顾大学这段时间以来的心路历程,肖娟最大的体会是凡事要勇于去尝试。她说:“失败也不是那么可怕,毕竟一起努力的人这么多,总会有失败的,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能力,特别在我们大一大二的时候,更要去勇于尝试新的事物”。而现在作为班助,在肖娟所辅导的班级里,如果有学生询问她是否该参加某项活动时,肖娟给出的意见也是让他们勇于去尝试。
抱着凡事都要尝试的心态,肖娟邀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报名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和培训后,她们被分配到和考研的学姐一起生活。夏天天气闷热,肖娟坐在机房一训练就是一整天,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十点,预习、上课、复习、模型重现是她学习的常态。他们分组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出的题目,而作为文科生的肖娟对那些数字代码似乎显得有点迟钝,面对学不完的压力和学不会的焦虑,加之当时身体还出现了状况,肖娟甚至产生放弃的冲动。
“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过程辛苦了一些,三天三夜三个人做一道题,最后一天三个人一起熬夜到凌晨三点,终于在比赛结束前顺利完成了论文”。肖娟记得,最终比赛时间定在了大三上学期的中秋节,比赛的时间让她印象深刻,那时候她刚满十九周岁,是肖娟在外面度过的第一个没有家人陪伴的生日。这次比赛他们获得了江西省的一等奖。她说:“或许我会忘记我学过的知识,但我在获得知识过程中学习到的能力会伴随我走的很远”。
大学不同于高中,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更侧重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除了完成好学校安排的课程,大一时的肖娟还加入了社团联合会,参与组织了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借此来锻炼自己。另外,她还通过参加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比赛,以赛促学来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各种能力。
肖娟曾参加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担任国家级创新课题主持人。一开始,肖娟和同伴对于参加比赛的设想也是不尽人意。管理与经济学院的陈莎莉是肖娟在这次大赛中的引路人,在陈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不断修改尝试,最终她们一点点地成长,学会如何写好一篇论文,如何做调研,如何完成一个项目。当时她们选择研究的对象是陶溪川文创园区的转型升级问题,同时还需要去借鉴其他地区文创园区的成功经验。实地调研就需要规划好路线和地点,解决好住宿等问题,跑调研时,深圳、北京、广东、杭州都留下了她们团队的足迹。
肖娟从实践中收获,写出一篇篇调研报告,从调研报告中分析问题,再结合到自己研究当中。“为了去不同城市调研,去年国庆节假日几乎每天都在车上度过, 最后我们改出来的论文足足有七八稿”。肖娟一边说着一边用右手大概比了一下打印稿的厚度,大概三四厘米。
尝试过程中肖娟也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而她的做法是先放一放,做点别的事,再回来看说不定会有新的灵感。大学充实的生活让肖娟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回顾大学生活,肖娟觉得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遇到了对的人,做了想做的事。印证了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而她自己也用行动让每一份的努力配得上这份幸运。展望未来,肖娟则用了一句话勉励自己: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编辑:周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