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力量很小,但可以温暖他人,照亮自己”,这是机械电子与工程学院2017级通信1班黄辉江最初接触公益时发自内心的感慨,“公益从来都不是一项高尚遥远的事业,小到捡起路边一张废纸、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大到在赛会辛勤服务、为偏远地区义务支教,只要对社会、对公众有益,就是公益。”
大学期间,黄辉江一直坚守在志愿服务一线,曾担任过我校红飘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先后在乡村支教、社区助老、文化宣传、环境保护、铁路志愿服务等领域组织开展2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成立13个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带动近600名大学生投入志愿服务。
黄辉江乡村支教
黄辉江热爱公益,他与团队开创了线上与线下支教相融合的长期支教模式,组织招募培训了四批共计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支教服务,总计服务3所线下小学、7所偏远山区小学1600余名学生。“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做乡村支教不应该仅是给孩子们带去知识的累加,更应该通过长期的关怀奉献去引导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较于传统的乡村支教,他一直坚信唯有坚持长期化、专业化、项目化的支教服务才能真正有效缓解偏远山区小学师资匮乏、课程单一的现状,为孩子们种下一颗通往未来的希望种子。
“当年村里干部一敲罗,村民们会主动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在北方缺水的地方还会自己挑水洒在路上,避免起灰尘。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环保观念却在遗失”,这是黄辉江在大一暑假带领团队前往江西乐平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时,一位老师对他说的话,这句话他至今仍印象深刻。那次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是他大学生活里非常珍贵、充满收获的一次经历。
实践结束后,黄辉江便琢磨发起成立了“绿色分类,筑梦家园”环保公益项目,希望能借助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推广及环保宣讲行动,助力环保公益。项目成立两年来,他利用寒暑假先后组织了5批共计50余名大学生前往乐平市多个乡镇基层一线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推广活动,服务当地群众20000余人次,撰写相关调研报告11份,制作了垃圾分类情景剧、宣传片、宣传广播标语等多个文化产品。该项目团队在2019年12月荣获团中央致信表扬,实践队被认定为“优秀实践团队”。
在校内为同学们宣讲
黄辉江通过公益活动弘扬推广陶瓷文化,成立了“文化宣讲,瓷韵传承”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定期前往景德镇各大景区开展陶瓷文化宣讲活动,将陶瓷文化课程带入景德镇周边小学,在社区举办陶瓷文化体验周等形式弘扬推广陶瓷文化。该项目自成立以来累计发动数百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共计服务游客、学生、社区居民上万人次。
“大学四年将会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段时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积极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校期间,黄辉江参与大型赛事、外出培训学习、社会实践等,开拓视野、促进成长。2018年11月,他曾作为项目代表前往四川德阳参加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路演那天,是他第一次站在那么高规格的平台当着众多知名专家的面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又作为项目代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进行交流学习。
四川德阳的那次经历不仅对他的公益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看到那么多青年才干聚在一起时,黄辉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激励着自己要努力奋斗,勤学笃行。“只有把一颗谦卑的心种到尘埃,才能够开出花来”,这句话也成为了他大学生活时刻警醒自己的座右铭。在2019年12月,他再次作为项目代表前往江西省委党校,参与第二届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庐山为老人们讲述在苏区接受红色教育时的见闻
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十九大精神大学生宣讲团成员,黄辉江多次为大学生志愿者、各学院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志愿服务精神。他在江西庐山,围着火盆,为老人们讲述在苏区接受红色教育时的见闻,讲高铁、5G通信,让老人们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在镇政府,他利用幻灯片与基层干部分享红色故事,探讨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应华东交大青协之邀,与大学生志愿者们分享公益案例,浅谈高校青协发展模式……新冠疫情发生后,黄辉江还与校学生会同学们为抗“疫”发起公益筹款,得到了陶大学子们的积极响应,并与红飘带青协志愿者一道,通过“云助学”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在线辅导学业。
“我希望未来能在公益路上一直走下去,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谈起未来自己对公益之路的展望,黄辉江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