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3日至9日,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溯源追光 不虚瓷行”实践队前往萍乡市安源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萍乡市位于广袤的红土圣地江西省的最西端,位于萍乡市中部的则是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的安源区。回溯一百年前的岁月,这片土地上的安源小镇,曾经书写出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的动人篇章。正是在这里,安源大罢工的烈焰熊熊燃起,秋收起义的种子悄然萌发,历史慷慨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旧址和遗址,它们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英勇与壮烈,为后人提供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实践队一行抵达安源,首站便是安源煤矿广场。在开阔的广场上,栩栩如生地矗立一尊青年毛泽东铜像,这座为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80周年而铸造的铜像,生动再现了毛主席当年风尘仆仆来到安源,传播革命火种、领导工人运动的风采。在烈日的照耀下,在高大雄伟的青年毛泽东铜像前,实践队队员们整齐列队,向铜像敬礼,立志向青年伟人看齐,矢志以领袖为榜样,他们决心深入了解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安源期间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随后,实践队一行踏足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的住处旧址。这座古朴的建筑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曾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1921年秋毛泽东同志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公开身份来安源考察时,便居止于此,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同志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处,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启发工人觉悟。中间是堂屋,左边一间便是毛泽东同志的卧室,沿着斑驳的青石板路,队员们走进简朴的屋内,仿佛穿越时空,亲历毛泽东同志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场所,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启发工人充满斗争与奋斗的历史。屋内的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历史的印记,它们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队员们驻足凝视,细细品味着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及他与工农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谊。这段历史不仅铭刻在了这座建筑上,更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队员的心中。
为更深刻地洞察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实践队特地探访安源煤矿总平巷。安源煤矿总平巷至今已经开采了120多年,曾是中国近代工业十大厂矿之一,现在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总平巷一直沿用到现在,仍是安源煤矿煤井的总出入口。在这片曾经见证矿工们艰辛劳作的土地上,矿井深处阴暗潮湿,与外部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队员们仿佛能够听到百年前矿工们发出的“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声声呐喊。在这里,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矿工们的艰辛生活,以及毛泽东同志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发动并组织工人运动,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英勇事迹。
沿着“初心地图”的指引,实践队走进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陈列大楼,系统了解和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历史。站在纪念馆前,楼体两侧毛泽东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仿佛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纪念馆的入口大厅处,实践队成员们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以此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在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陈列大楼,实践队对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工作人员对毛泽东同志在安源的革命实践及对中国工人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深刻回顾,并对安源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创新情况进行详细介绍。通过交流,队员们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历史和安源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情况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随后,实践队来到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作为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的关键场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旧址前,实践队队员们肃立默哀,向革命先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深情朗诵毛泽东同志在起义期间创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并肩战斗,共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队员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先后探访了1921年冬毛泽东、李立三来安源住处旧址、安源路况工人俱乐部旧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等地。每一处遗址都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和一代伟人的艰辛探索。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沿着毛泽东同志八次访安源的足迹,深化了对毛泽东同志在安源的革命实践和安源工人运动历史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队员们深入领略了安源精神和秋收起义精神的精髓,深切体会到“工人”二字的崇高与伟大。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光荣历史和优秀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王琪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