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Notice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青春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赴瑶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2-07-19 20:01:59浏览次数:

近日,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瑶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围绕“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展开思考,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理论普及宣讲,走进农村小学开展特色课堂,制作红色主题墙绘,同时与罗源村副书记座谈交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机制,发挥青年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实践队还走访了瑶里改编纪念碑、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新四军驻址等革命历史遗址,重温革命历史,从中汲取智慧,感悟真理力量。

理论普及宣讲,传承红色精神

实践队在瑶里吴氏宗祠开展理论宣讲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崇高情怀的深刻诠释...”“党在历史上作出的三次“历史决议”,体现了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政治自信,这是党的独特优势所在...”“在祖国需要时,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和平时期,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60年来深藏功与名...”“干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只要是对人民有益就应当全力以赴并且永远不后悔地向前走...”“中国这十年,不一般!...我们的国家有实力、有底气面对任何挑战...”在瑶里吴氏宗祠,实践队员们以《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60年深藏功名——张富清》、《永葆本色的将军夫人——龚全珍》、《中国这十年》为题,结合瑶里实际发展情况,以饱满的热情、高亢的声音开展接地气的宣讲,向村民分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红色党史故事和中国这十年发展变化,让村民们听得懂、坐得住、乐意听,助推理论政策、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践队在罗源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理论宣讲

“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交通、园林绿化等正不断得到发展和改善,这些源于乡村的向好变化,正是党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我的家乡西柏坡近年来开展红色旅游业、特色种植业、光伏发电等产业,于2018年底实现整体脱贫,归根结底是党和人民心连心,劲往一处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来告慰长眠地下的英雄先烈,续写他们矢志追求的伟大事业...”在罗源村党群服务中心,宣讲员以当地人感兴趣的惠农政策、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等作为切入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乡亲们解读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村民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宣讲和互动交流,并向村民分享了革命先烈的故事。“宣讲不能仅仅是单向输出,更要打开当地人的话匣子,在互动交流中助力解决乡村发展难题。”实践队队长侯梦伟深有感触。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和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村民群众、基层党员开展理论普及宣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将党的创新理论、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带入寻常百姓家,推进党的建设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

据罗源村驻村干部介绍,罗源小学全校学生各年级加起来不到50人,一个年级仅有三两个学生是常有的事,有的班上甚至是“一对一”授课。因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者搬到县城定居,罗源小学的学生逐年减少,留下来读书的多为留守儿童或者家庭贫困学生。此次实践队到访罗源小学,开设“艺支教”课堂,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音乐课、陶瓷绘画课、趣味体育课,让红色基因和陶瓷文化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课上孩子们学唱红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孩子们收到礼物时的画面

“让我们荡起双桨,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我们来尽情欢乐,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思政音乐课上,实践队成员方海韵带领孩子们一同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讲述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她告诉孩子们歌曲中“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告诉孩子们要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做一个爱党、爱国、爱家的新时代好孩子。课堂结束时,实践队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陶瓷小礼物,送去温暖和关爱。

队员为孩子们讲授陶瓷历史和陶绘技法

“陶瓷是怎么来的?要怎么给陶瓷穿上漂亮衣服?”在陶瓷绘画课上,实践队成员俞佳雯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陶瓷文化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再现了制瓷过程。

队员辅助小朋友勾线和涂色随后队员们指导学生在陶瓷素坯上绘画,让孩子们和当地村民零距离接触新鲜的陶瓷工艺,学习陶瓷文化。陶瓷绘画课结束后,队员们向孩子们说道:“画完的陶瓷素坯,我们会带回学校烧制,最终再包装好邮寄到村里。”

队员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体育锻炼

队员们和家长、孩子们一同参加趣味活动

“大家跟着我一起动起来,我们先做一组拉伸运动...”在趣味体育课上,实践队成员吴昶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体育意识,随后实践队员们和孩子们、家长们一同参加趣味活动,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这堂由村民、孩童、基层干部、青年学生组成的特色课堂在罗源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不仅有小朋友,更有“大朋友”,最小的学生不到5岁,最大的已经年过花甲。队员们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唱红歌、体验陶瓷绘画、参加趣味活动,孩子们聆听了红色故事,学习了陶瓷文化,激发了创造力与活力,收获了关爱与温暖。

队员在将作品烧制前先使用瓷板试色

队员们正在给孩子们的作品上釉

作品被施透明釉

作品放在窑口货架上等待烧制

据悉,实践队返程后,队员们将课堂上所用的陶瓷颜料在瓷板素坯上一一试色,严谨比对瓷板上的烧成效果,之后将孩子们的陶瓷作品拿到陶艺工作室悉心上釉,现已送往窑口等待烧制,队伍将在烧成后把作品送到孩子们的手上。

红色主题墙绘,提升乡风文明

一村一景,一墙一文化,“美丽乡村墙绘”变成一处处代表乡村文明新形象的宣传阵地。征得同意后,实践队着手购买墙绘颜料,构思墙绘图案,最终以《奋进新征程,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在罗源村党群服务中心外墙上开始了墙绘创作。

墙绘制作过程

打底稿,调色,补色,描边……冒着炎炎烈日,10名队员们在白色的墙体上认真绘制,一画就是7个小时。

暴雨下村民和队员们用胶布挡雨以防颜料冲毁

在36摄氏度的室外高温和暴晒下,7个小时不曾停歇,在即将完成时又遭遇强暴雨洗刷,图案大多被冲毁掉,实践队成员们不惧条件的艰苦,在暴雨下拿胶布护住墙面,克服困难重新修补,在烈日下精雕细琢,最终绘就美丽画卷。

墙绘整体画面

“墙绘画面内容寓意着党和人民生死相依,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奋勇前进,永远跟党走。”在临行前,实践队成员们和乡亲们这样说到。墙绘艺术融进乡村,文化墙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给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居民的精神土壤,促使乡亲们自觉树立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

乡村振兴,爝火不息

队员和罗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江琴谊座谈

离开罗源村前,实践队成员和罗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江琴谊进行了交流座谈,了解到罗源村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上所做的努力和成效。罗源村原是市级贫困村,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完成了整村脱贫。2018年,罗源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将位于黄土台组的100亩林地建成了油茶产业基地和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了集体经济的从无到有。

据了解,目前村里依旧是老人多,年轻人少,学校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村里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队来到罗源村开展理论宣讲、特色课堂、主题墙绘,并以罗源村为调研阵地,结合罗源村现有自然资源和经济产业,尝试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传承“星火”之志,助力乡村振兴。

走访红色遗址,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队走访瑶里改编纪念碑

瑶里是一方红色的土地,至今仍保留诸多革命历史遗址,实践队先后走访了陈毅旧居、瑶里改编纪念碑、抗日动员大会会场、新四军驻址等革命历史遗址,在红色遗迹内学习党史,在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实践队走访陈毅故居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先辈用过的战物,这幅场景仿佛将队员们带入了瑶里三年游击队和红军游击队在瑶里改编的情境中去,感受改编后新四军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在红色遗址内学习党史,更加触动内心,使我深刻感受到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也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实践队成员俞晨怡在走访革命历史遗址后说到。

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践行了公益,增长了才干,开阔了视野,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第三学期”。

(编辑:裴千)